面向未来的儿童虚拟现实电影 | 第十八届中国国际儿童电影展研讨会顺利举行

2025/10/24


2025年10月23日,“护童心筑梦 守和平之光”第十八届中国国际儿童电影展浙江展区在湖州市吴兴区成功举办。作为电影展的重要环节之一,本次研讨会以“面向未来的儿童虚拟现实电影”为主题,汇聚来自业界与学界的专家老师,围绕动画制作、影视创作、技术研发、政策研究及内容传播等领域,探讨虚拟现实技术在儿童电影中的叙事潜力、情感表达、教育实践及产业前景等议题。


1.png


本场研讨会由中国儿童少年电影学会副会长李镇担任主持,共分为嘉宾发言和交流互动两个环节。来自动画制作、视觉文化研究、媒介传播、虚拟现实技术、数字文化创新等领域的五位嘉宾,通过分享各自领域与视角下儿童虚拟现实电影方面的前沿见解,与各行业听众形成了广泛共鸣,在交流互动环节,不同观点的碰撞进一步深化了研讨议题的现实意义与产业价值。


2.jpg


追光动画杭州区域负责人张丽科表示,在VR赋能儿童电影的创作过程中,追光动画将“打造普适而负责任的沉浸体验”作为核心考量,力求让虚拟现实电影既具备广泛的受众适应性,又能传递正向价值。展望未来,追光动画计划进一步探索多元IP与沉浸科技的深度融合,持续推动儿童虚拟现实电影领域的创新发展,为观众带来更多兼具文化内涵与科技感的作品。


3.jpg


博采传媒制片人于盼盼主要阐述了虚拟制片、VR技术对未来儿童电影及儿童成长的影响。她以博采传媒VR游戏:《火线:断桥狙击》为例,强调了从“情感共鸣”到“责任共担”的互动叙事,能为儿童电影注入情感动力,让孩子从旁观者变为共情者。最后,她还强调技术应服务于儿童内心成长,鼓励电影创作者们携手创造更有共鸣的VR世界。


4.jpg


中国儿童少年电影学会宣传专员付柏瑄基于从广播电视到VR纪录片的创作经验指出,VR正在重塑叙事与观众的关系,使儿童从“观看者”转变为“故事参与者”。她通过分析VR作品《We Will Meet Again》,阐释了全景空间叙事如何激发儿童探索欲,才能让孩子在虚拟空间中亲历文化、自然与情感世界。面对挑战,她呼吁建立内容安全标准与伦理规范,重视儿童心理承受力与体验安全。


5.jpg


北京电影学院艺术学博士王淞可,通过分析《拾梦老人》等案例,阐释了如何通过简化操作、引导性叙事等设计,让儿童在虚拟空间中获得成长体验。在他看来,优秀的儿童VR作品不仅是技术产物,更是精心设计的“成长实验室”,通过游戏化互动培养孩子的同理心与责任感。同时,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今天,虚拟空间正成为弥补儿童活动场地不足的重要载体。当虚拟照进现实,童年将会被赋予全新的生长维度。


6.jpg


天津市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应用协会秘书长史超结合自身从业经历,梳理了VR电影的十年发展历程。针对VR儿童电影在打造沉浸式想象力新舞台的过程中,他认为,其在内容上有所创新,教育上具备潜能,但仍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他建议提升用户体验并关注儿童保护,挖掘国内文化题材,打破传统观影局限,明确虚拟与现实法律边界,助力儿童在安全环境中探索VR技术的广阔价值。


7.jpg


浙江文投光影空间公司项目事业部负责人蔡思航从商业转化与实际应用视角,分享了VR电影在儿童领域的实践经验。他指出,从早期的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儿童影视正在从银幕过渡到沉浸式场景体验的新时代。同时,VR技术应适配儿童使用,将内容和文化题材结合,开发教育产品,让沉浸式叙事成为滋养下一代成长的艺术土壤,在科技与人文的交叉点上开拓儿童影像教育的崭新可能。


8.jpg


9.jpg


10.jpg


接着,研讨会进入到交流互动环节,一场关于VR与儿童电影的对话就此展开。现场观众与嘉宾们积极交流,讨论焦点集中于多个话题:“未来VR儿童电影能否大幅降低成本,实现个人制作”、“VR儿童电影打造的沉浸感对儿童的心理、认知、情感等方面会产生哪些影响”、“VR如何赋能儿童电影同时兼顾儿童观众与成人观众”等。这些富有前瞻性的探讨,为VR儿童电影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多元的视角与宝贵的思路。


11.jpg


虚拟现实技术为儿童电影开辟了无限可能的空间,它不仅是一种技术革新,更是连接儿童情感、启迪儿童梦想的重要桥梁。期待此次研讨会能够汇聚行业智慧,共同推动儿童影视内容迈向更具想象力与感染力的新阶段,用科技的力量守护每一颗童心,照亮他们的成长之路。


微信分享

×

1. 打开微信,点击"发现"

2. 使用"扫一扫"打开网页

3. 点击右上角分享给朋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