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至22日,长安镇中心小学邀请素有“农民电影放映员”之称的徐九斤到校播放电影《跑出一片天》。
这是一部亲情励志影片,学生们看后深受感动,在回教室的途中,有的说:“小天怎么这样厉害呀,400米居然只跑了55秒多,真让人敬佩!”也有同学说:“电影太感人了,我们要像小天学习。”
据悉,自2008年实施“电影进校园活动”以来,长安镇中心小学对此进行了深入探索与研究。该校结合学生特点与需求,自选影片,并融入学生的德育教育,取得了良好成效。
让电影走进学校德育教育
在2008年推出“电影进校园活动”之初,长安镇中心小学和其他学校一样,放映员给学校送什么影片,学校就给学生看什么影片。
“比如喜剧片,学生们乐得哈哈大笑,但隐藏在喜剧背后的教育意义却常常被忽略;科幻片,学生只着迷于精彩场景或天马行空般的故事情节;再比如放映员有时送来的是红色革命故事片,学生被激烈的战斗场面吸引,革命传统教育容易被过滤……”长安镇中心小学校长张志明说,如何让电影“进好”校园,逐渐成为学校思考的问题。
去年,针对德育工作“内容广、途径多但收效低”的现状,学校提出把观看电影活动与德育工作有机结合,看电影成了为德育增效的重要途径与载体。
“看电影次数不变,每学期两次;组织形式也不变,还是由学校统一组织,利用校本课程时间分批看电影,但看什么电影,怎样去看,看完了干什么,学校都进行了精心策划。”张志明说,选片的原则有两个,一是贴近学生生活与认知水平,符合学生的审美情趣,容易为学生所接受;二是影片要承载着显著且深远的教育意义。
观看后,还要以班级为单位,组织讨论或写征文比赛,提升学生沟通、写作与思考能力。看电影不再是单一的娱乐放松活动,在这里,已经成了一种有主题的教育活动。
学生变得成熟、懂事了
3月22日下午,轮到六年级学生一起观看《跑出一片天》。放映教室里,时而传出阵阵欢笑声,时而发出喃喃感叹声。
这是本学期组织观看的第一部电影。《跑出一片天》讲述了怀揣梦想却不被理解的小男孩李小天如何追梦的故事。看完电影,六(4)班的好多学生都是感慨万分。“就像人生,输在起跑线,赢在终点。”不少同学说,影片里的这句话让他们感触很深。
小李同学说:“看了电影,我不禁问自己,我的梦想是什么?其实我也不清楚,是做警察,还是当策划师……我为我的梦想努力过吗?”“李小天的坚持让我明白了我们做什么事都不能放弃,坚持到底才能享受成功的喜悦!”另一名同学小杨说。
顽皮、任性,缺乏毅力是当下不少小学生的通病。有的学生遇到困难就叫苦连天,半途而废的事时常发生;有的学生缺少一颗团结友爱的心,不会关心人;有的学生家中生活条件优越,不懂得感恩与分享……
“尝试过各种方法指导教育这些孩子,但效果不明显。”六(4)班班主任杨元仙说,传统的德育教育在学生们看来,显得苍白、乏味,利用电影进行德育教育,影响力明显提升。
自学校推出“电影进校园活动”与德育教育相结合以来,杨元仙特别关注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以这次观看《跑出一片天》为例,活动前,我与学生‘约法三章’,比如有序来回,不带零食,观影区域的卫生实行‘门前三包’。观看结束后,组织观后讨论,鼓励孩子们积极消化电影带给他们的影响。”杨元仙说,经过几次依托电影的德育教育,学生逐渐变得成熟、懂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