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影市场快速扩张的今天,国产电影或早已习惯纪录被不断刷新。不过每每有新数字诞生,还是让人兴奋不已———在没有好莱坞大片票房贡献的情况下,7月18日,国产电影几乎以一己之力突破4亿元的票房收入,一举打破此前《速度与激情7》上映时创下的3.83亿元单日票房纪录。
然而,国产电影还未到可以“万事大吉”的时候,业内认为,游走于票房与理想夹缝间的中国电影虽逐渐步入良性轨道,但创作生产能力还未完全适应市场化需求,未来仍需要中国电影人努力创作出好故事、高水准的作品。
创纪录:3部国产片合力拿下3.91亿元
据初步统计,超过4亿元的票房中,《捉妖记》贡献了1.8亿元,上映3天累计票房已达4.85亿元;《煎饼侠》贡献了1.49亿元,上映两天累计票房达2.87亿元;《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自7月10日上映以来,依靠良好口碑票房持续攀升,18日达6200万元,累计票房达4.05亿元,打破了国产动画电影的票房纪录。这3部国产影片单日票房约占18日全国总票房的九成。18日全国观影人次超过1140万,为历史最高。
在卖座的同时,三部电影在口碑上也“挺直了腰板”,在豆瓣电影上,《西游记之大圣归来》8.7、《捉妖记》7.5、《煎饼侠》7.1的评分,一扫上半年国产电影高票房低评分的“阴霾”。
《捉妖记》被业内认为是一个成熟电影工业的产物,无论制作还是题材都有着较高的水准,而这部影片不仅是华语影坛“商业性、艺术性、娱乐性三者结合”的诚意之作,更开启了东方奇幻的全新格局;喜剧电影《煎饼侠》虽然在制作、演员等方面是一部中低成本的作品,但“接地气”的搞笑片段让电影颇具现实意义。
真正实现逆袭的是《大圣归来》。这部国产动画电影在上映不到一周即破国产动画片票房纪录,甚至催生了“自来水”群体———他们以孜孜不倦的热情每天在社交网站发布着有关“大圣”的信息,并身体力行在社交媒体上进行“口碑营销”。
有评论称,观众终于开始用脚投票,把强营销、高排片的“不合格产品”清洗出影院。 新“蓝海”:中国票房年均增长率超36%
近年来,我国电影产业发展迅速,电影票房从2003年的10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296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36%。今年票房继续高速增长,有望突破300亿元大关……
电影产业的快速增长与国家出台的各项扶持政策密不可分。去年年中七部门发布的《关于支持电影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通知》,为中国电影繁荣增添了新的动力。
2014年6月,财政部、国家发改委、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七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支持电影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通知》,开启了国家多部委联合扶持电影产业的先河。
通知明确了8项政策:加强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的管理;加大电影精品专项资金的支持力度;通过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电影产业发展;对电影产业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实施中西部地区县级城市影院建设资金补贴政策;加强和完善电影发行放映的公共服务和监管体系建设;对电影产业实行金融支持政策;实行支持影院建设的差别化用地政策。
政策覆盖了电影产业从制片、发行到影院投资的各个层面,指出了电影产业与科技、金融产业融合发展的未来路径。
专家指出,电影业的腾飞离不开国家政策的引导扶持。政策的出台,标志着国家已将电影产业发展纳入战略层面,将着力提高中国电影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推进中国由电影大国向强国跨越。
政策发布一年来,中国电影不断刷新票房纪录,在全球电影增长放缓的背景下,以令世人瞩目的速度高速增长。
据艺恩咨询《中国电影市场影响力研究报告》分析,2014年中国整体电影产业规模超过687亿元;电影直接和间接消费436亿元;电影间接提供的就业岗位不少于50万个……
在政策推动下,中国电影产业成为新“蓝海”。
推动力:政策加快释放电影市场活力
一年来,相关政策落在实处,各地还加快制定完善配套政策措施,使电影活力进一步释放。
———专项资金使用取得实效
据统计,2014年中央财政共计安排电影精品专项资金支出2.9亿元,资助故事影片、儿童题材影片、农村题材影片、科教影片、纪录影片、动画影片等共计217部,使得市场活力得到进一步激发,公益服务质量和水平得到提升。
此外,“推动电影产业发展”被纳入了2014年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大项目管理,重点支持高新技术在电影制作中的应用、电影企业“走出去”、重要电影工业园区和高科技核心基地建设、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重点影片、重点专业性电影网站建设等方面。该项目当年安排资金1.94亿元,支持项目25个,取得了良好效果。
今年上半年,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对中西部地区新建(改扩建)的县城数字影院采取“先建后补”的优惠政策,对全国24个省700多家县城数字影院资助4.44亿元;对国务院扶贫办确定的“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和“贫困县”采取“先补后建”的政策,资助3.34亿元。
———电影公共服务和监管体系建设加强
2014年中影农村放映服务平台完成了符合国标标准的软件升级,并通过电影质检所检测,实现了多层次、全方位的管理。该平台覆盖了约20个省区市、近90条院线的1万余台设备。同时,数字电影流动放映数据回传系统,从远程放映监查升级为系统主动监控。
———影视传媒企业构成资本市场重要板块去年以来,海润影视、完美影视、万达院线、印纪传媒、唐德影视等企业分别采取借壳或IPO等形式完成上市;中影股份、上影股份、金逸院线也纷纷加快上市步伐;加上之前早已上市的华谊兄弟、华策影视、光线传媒等,影视传媒类企业已构成资本市场的重要板块。中影国际基金、上影复星文化产业投资基金、长影影视创作“摇篮基金”等一批电影专业机构投资者的成立,使电影完片担保业务正式起步。 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中国电影总票房为203.63亿元;全国城市影院达到5730家,银幕总数超过2.8万块……
平均每日票房过亿、新建影院4家、增加银幕26块……业内人士指出,中国电影已经进入发展快车道,正迎来属于自己的“黄金时代”。
老话题:国产片如何抗衡好莱坞?
当然,不断刷新纪录的国产电影还远未到可以高枕无忧的时候。“一般人往往只看到最直观的票房数字,但这不是电影市场的全部。”北京新影联总经理黄群飞说。
在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主席石川看来,国产电影质量与票房之间没有直接关系,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中国电影市场仍处在“转型期”,电影创作生产能力还未完全适应市场化需求,这就是为什么与票房同步保持高涨的是观众的吐槽热情。
对于国产电影文化内核缺失的讨论不是新鲜话题。自2011年国产电影票房突破100亿元以来,“短板”也越来越明显,其存在的问题一直被业内所诟病。
游走于票房与理想夹缝间,国产电影还不得不面对更大劲敌———好莱坞电影。在刚刚过去的1月-6月,好莱坞片纷至沓来,国产电影票房占比不到五成,比进口片“少挣”了13亿元。
国产电影如何与好莱坞抗衡?“好故事”是中国电影人摸索出的答案。在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导演徐峥表示,电影始终是一个文化产品,中国观众还是愿意进影院看自己的故事。“前提是,我们要把这个故事做好。”
影评人吴学安认为,好莱坞的“文化快餐”,难以提供骨骼和营养,中国电影人应视此为机遇。“在中国的土地上生长、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的养料、了解中国人心理的中国电影人,创作出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让观众喜闻乐见富有生命力的影片。”
转自劳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