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从河南济源一中的影视思政课堂,到温州市广场路小学的跨媒介阅读探索,再到西安高新区第十七小学的区域文化浸润,第六届全国中小学生电影周的每一站,都在为中小学影视教育勾勒出多元图景。11月4日,当活动走进北京市前进小学,我们看到了影视教育的又一种可能——馆校携手、大学牵手小学,专业资源向基础教育的深度下沉。
这一次,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常委、纪委书记刘新军带领50余名师生志愿者走进小学校园,用“沉浸式参观、互动式分享、实践性演绎”三大模块,与孩子们共同完成一场光影与梦想的对话。学会深知,影视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专业力量的支撑。当电影艺术的最高学府向基础教育敞开怀抱,当大学生志愿者成为小学生的光影引路人,一条从专业到普及、从高校到基础教育的育人通道正在打开。
这不仅是一堂美育课,更是大思政教育与影视艺术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学会期待,这种“高校资源+小学课堂”的协同育人模式,能为中小学影视教育探索出更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一、跨界携手:专业资源向基础教育延伸
为深入推动大思政教育与影视教育的深度融合,11月4日,前进小学携手北京电影学院举办"光影树人,育梦成荫"主题电影教育活动。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常委、纪委书记刘新军,党委宣传部部长李丹丹,后勤保卫处直属党支部书记李亮,表演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姜丽芬,思政部主任、直属党支部书记庄瑞峰,教务处副处长张洁,表演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潘卓超,表演学院学生党支部书记逄婧,以及北京电影学院学生志愿者,前进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王立平及师生共计50余人参与其中。
从电影艺术的最高学府,到基础教育的小学校园,这场跨界携手打造了一堂“有温度、有深度、有力度"的美育大思政课。学会观察到,这种"高校+小学”的协同育人模式,让专业资源真正流动起来,为基础教育影视教育注入了专业力量。
二、光影溯源:沉浸式体验联结历史与当下
活动伊始,北电志愿者引领小学生踏入校史馆,正式开启“光影溯源”之旅。志愿者们结合珍贵影像资料与实物展品,讲述中国电影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的难忘瞬间——从北京电影学院成立初期的筚路蓝缕,到发展壮大,再到成为全球规模最大、专业设置最齐全的电影专业人才培养院校,始终贯穿其中的"尊师重道,薪火相传"校训,串联起《开国大典》里新中国成立的震撼瞬间、《九三阅兵》中新时代中国的底气与自信,以及《我和我的祖国》用普通人故事传递的深沉民族精神。

孩子们驻足凝视老海报、胶片等道具,不时发出"原来电影里藏着这么多历史秘密"的惊叹。此次参观不仅营造了沉浸式艺术体验氛围,更让孩子们树立起"光影是记录历史、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的认知,为后续活动埋下情感伏笔。
学会看到,当专业院校的资源向基础教育开放,影视教育便有了更深厚的土壤和更广阔的天地。
三、童心感悟:互动式交流激活情感与共鸣
童心看盛典:思想碰撞中厚植爱国情
队会伊始,队员们围绕“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展开小队讨论,聚焦“印象最深的节目、背后的历史故事、个人感受”三个问题交流感悟。第一小队代表刘睿晅分享《窑洞与战壕》节目中八路军战士与孩子的约定,感慨“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精神;第二小队关睿祺提及“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画面,呼吁"珍惜和平、强大祖国”;第三小队姬睿则被《永远的番号》中“母亲膝下百万兵"的台词触动,坚定"祖国需要必挺身而出”的信念。

青春的担当:专业实践中书写爱国情怀
随后,北京电影学院学生代表上台,分享参与“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创作与演出的经历。他们结合专业技艺,讲述如何将历史瞬间化作动人艺术,强调"专业学习让爱国情怀更深刻表达",展现了艺术工作者的赤子之心与责任担当,为队员们诠释了"光影树人"的专业维度。
童梦演绎:亲身体验中传承红色精神
少先队员们以情景再现《这束光》致敬经典,用稚嫩却真挚的朗诵传递延安青年"不怕走烂脚底板"的精神。演员代表肖宇晨分享排练感悟,提到"反复练习台词动作、互相鼓励"的过程,体会到"新时代少年要扛起责任勇敢向前"。

北电学子从专业角度点评:“你们的表情很到位,把对角色的尊敬表现出来了!”“这个动作再舒展一点,会更符合角色情感。”孩子们听得认真,一名小演员兴奋地说:"我以后要更认真练习,争取下次更好!"
学会观察到,这种“大学生指导小学生”的互动模式,不仅让小学生获得专业指导,更让大学生在实践中理解艺术的育人使命——这是双向的成长,也是影视教育生态链的良性循环。
四、育梦成荫:升华式总结展望未来与梦想
活动尾声,主持人梳理“学习路径”:从课前观看晚会了解历史,到讨论交流碰撞思想,再到聆听分享学习专业精神,最后亲身演绎铭刻精神,形成“从观看到思考、从倾听到表达、从学习到实践”的动态过程,诠释了“光影树人”的核心——用光辉影像滋养成长,用榜样力量指引前进。
前进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王立平表示:“此次活动是一堂生动的大思政课,孩子们不仅看到电影的艺术魅力,更感受到历史的温度、精神的力量。希望孩子们把今天的收获变成梦想的种子,用心培育,让它长成参天大树!”

北电党委常委、纪委书记刘新军阐述育人理念:“北电坚持光影树人的社会责任,希望通过合作让孩子们感受艺术力量,也让我们的学生学会用专业知识传递正能量。”

五、活动成效:用光影润心田,让梦想发新芽
此次活动取得显著成效。情感层面,学生表示看完"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后更爱祖国了,认为“电影里的故事让我明白什么是民族精神”,深刻感受电影“记录历史、传递精神”的力量,激发爱国自豪感与归属感。
能力层面,通过“分享、演绎、点评”,学生的审美感知(对电影艺术的理解)、语言表达(清晰讲述感受)、艺术表现(表演中的动作表情)、团队合作(演绎中的配合)均得到有效提升。
人格层面,活动以"光影树人"为路径、"携手育梦"为方法,在儿童心中播下"美与善"的种子。
六、前进实践:馆校协同的育人新路径
前进小学与北京电影学院的这场合作,探索出一条“高校资源+小学课堂”的影视教育创新路径。从校史馆的沉浸体验,到互动交流的思想碰撞,再到专业指导下的艺术实践,专业资源的下沉让影视教育有了更坚实的支撑。
学会深知,中小学影视教育的深化发展,需要更多专业力量的参与。期待更多像北京电影学院这样的专业院校,能够向基础教育敞开大门;期待更多像前进小学这样的学校,能够主动链接专业资源,让馆校协同、大小牵手成为影视教育的常态化模式。
“光影树人,育梦成荫”——这不仅是一次活动的主题,更是学会对中小学影视教育未来的美好期许。当光影的种子在孩子心中发芽,终将长成遮天蔽日的梦想之树。前进小学的探索,正是这份期许照进现实的生动注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