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重温:致敬中国电影·中国儿童电影|第十八届中国国际儿童电影展致敬经典片目介绍

2025/09/27

1905年,任庆泰在北京丰泰照相馆执导电影《定军山》,与摄影师刘仲伦共同记录下了京剧名家谭鑫培扮演的老将黄忠;同年不久,在大观楼影戏园的银幕上,中国的观众第一次用电影的方式“看”到栩栩如生的戏曲表演,这次东方美学的上演距今恰好120年。电影记录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也打开了见证中国时代发展的一面镜子。


21.jpg


电影的时光机永不停歇。1922年的短片《顽童》、1923年的《孤儿救祖记》与1936年的《迷途的羔羊》一道,预示着儿童角色逐渐成为大银幕上重要的故事讲述者。每个时代的生活怎能缺少儿童的见证?透过儿童的眼睛,每一次的变幻与激荡具有了轻盈却触动人心的力量。


22.jpg


1949年新中国建立前夕,许多旧上海的流浪儿童如三毛一样仍在用卖报、拣拉圾、推三轮车赚钱的方式艰难谋生,流传已久的故事被记录在胶片上,经历了5月前后上海的解放。三毛这个受尽苦难却不屈不挠的孩子,在银幕上与观众共同见证了欢庆解放的大游行,盼来了自己梦想的新生。《三毛流浪记》,这部被誉为代表着新中国成立前夕儿童电影最高水平的改编作品,将旧社会种种问题以儿童曲折悲惨的遭遇呈现,——当旧社会的漩涡足以吞噬任何一个成年人,没有什么比看到淳朴的童心乐观面对命运的考验更加动人心魄。


23.png


24.png


随着建国后生活条件的彻底改善,银幕上经典的儿童形象不断丰富,像“小英雄”那样成长,承载了儿童电影培养少年儿童爱国情怀的理想目标。《鸡毛信》的海娃巧送情报,《小兵张嘎》的张嘎子立志成为八路军侦查员,都把五六十年代儿童成长中经典的冒险、勇敢、革命勇气写在了这些银幕形象的生活中。


25.png


26.png


27.png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春风,国际舞台上民族情怀的表达热情,催生了获得第二届中国电影“百花奖”最佳美术片奖的《大闹天宫》,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历经4年创作,以“探民族风格之路”糅合中国古典文学、京剧脸谱、敦煌壁画等传统艺术元素打造的这部代表当时中国动画艺术的巅峰之作,在之后的国际影展屡屡获奖;时代风气也见证了孙悟空的故事被《风筝》带到法国,由中法两国儿童共同揭开东方神秘文化的礼盒;同时,作为时代精神的写照,《小铃铛》将和平时期儿童的奇思妙想以梦境的方式,化为木偶艺术出色的表演。五、六十年代的儿童生活不曾褪色,因为今日的创作者或观众们还由那种灵动、丰满的想象力中受益匪浅。


28.png


改革开放带来了个性的觉醒与个人价值的升华。儿童也迎来了自己“开动脑筋”“解放思想”“面向未来”的成长召唤。80年代的“启蒙”思潮与“文化热”,让我们更加理解《红衣少女》中安然对“红衣服”的坚持、对虚伪说“不”的勇气。如何做一个真诚的、不随波逐流的人?红衣少女呼应着理性和人文精神的广泛传播,“不是50年代,也不是 70年代的少年,而真正是80年代的一个典型”(夏衍)。除此之外,《霹雳贝贝》代表着中国儿童电影首次大胆拥抱科幻类型,贝贝用自己的超能力呼应着这一时期社会探索精神的蓬勃发展。


29.png


作为80年代中国儿童电影的改革里程碑,1981年,在中共中央书记处“全党全社会都来关心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号召下,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正式成立。在此之前,儿童电影多由长春电影制片厂、北京电影制片厂等大型制片厂附带生产,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的成立意味着中国首次有了专门为少年儿童创作、拍摄电影的专业机构。首任厂长于蓝以极大的热情和责任感投身于儿童电影的事业中,在坚持“为孩子服务”的宗旨下,推出了《四个小伙伴》(1981年)、《红象》(1982年)、《“下次开船”港游记》(1984年)、《少年彭德怀》(1985年)、《姣姣小姐》(1986年)、《鸽子迷的奇遇》(1986年)等一批经典佳作,为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的早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84年,中国儿童少年电影学会经文化部批准成立,并于1989年,经国务院批准,举办首届中国国际儿童电影节,中国儿童电影的生产、研究、交流、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八十年代高质量儿童电影的不断推出和一系列改革举措有着密切关系,蓬勃发展离不开有效的资源整合、人才培养,以及制度保障,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见证了儿童电影在这一时期的成长。


30.png


1990年的亚运会对中国意义重大,全民迎亚运的热情也向世界展示着改革开放的成果。《我的九月》从集体视角出发,用孩子们的视角分别观察中国社会的各个角落,那个外号“安大傻子”,性格怯懦、反应总是慢半拍的男孩再次承载了个人价值的觉醒,不仅回应了商品经济即将带来的道德冲击,也用儿童心灵的韧劲和包容为每一个平凡到容易被忽略的个体记录下了值得被关注的成长档案。这也使得《我的九月》作为第十一届金鸡奖最佳儿童片奖影片,成为一部堪称中国第三代儿童电影的巅峰之作。


在第十八届中国国际儿童电影展致敬经典单元里,我们在诸多经典中国儿童电影中选择了一批能够分别代表每个时期的作品,以期和几代观众一起,再次见证中国电影、儿童电影在百年以来的曲折发展中留下的深刻印象,同时展望在新世纪国际化、市场化的多元环境中,中国儿童电影继续能够在文化交融的国际舞台上绽放新的光彩。


31.png

《三毛流浪记》

《The Winter of Three Hairs》


导演/编剧:赵明、严恭

类型:故事片

片长:72分钟

出品年份:1949年


剧情梗概:

影片根据张乐平同名漫画改编,讲述了孤儿三毛在旧社会的上海孤苦无依、艰难求生的流浪生活。他卖过报、捡过烟头、给富人家当过干儿子,受尽欺辱与折磨,但始终保持着善良的本性和对生活的希望,深刻揭露了旧社会的冷酷与不平等。


32.png

《鸡毛信》

《The Letter with Feathers》

 

导演:石挥

编剧:张骏祥

类型:故事片

片长:76分钟

出品年份:1954年


剧情梗概:

影片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华北抗日根据地龙门村的儿童团团长海娃,奉命给八路军送一封装有紧急信息的鸡毛信。途中遭遇日本鬼子,海娃机智勇敢地将信藏在羊尾巴下,与敌人周旋,历经艰险,最终成功将情报送达,帮助队伍端掉了敌人的炮楼。


33.png

《风筝》

《Cerf-volant du bout du monde(The Magic of the Kite)》

 

导演:王家乙、罗歇·比果

编剧:王家乙、罗歇·卡耶玛奇

类型:故事片

片长:82分钟

出品年份:1958年


剧情梗概:

一部中法合拍的儿童奇幻电影。法国男孩比埃罗通过一只来自北京的风筝,与中国的男孩宋小清在梦中建立了友谊。影片以风筝为纽带,穿梭于巴黎与北京之间,展现了两国孩童的文化与生活,充满了瑰丽的想象和浓厚的友谊,是早期合拍片的典范。


34.png

《大闹天宫》

《The Monkey King》

 

导演:万籁鸣、唐澄

编剧:李克弱、万籁鸣

类型:动画片

片长:112分钟

出品年份:上集1961,下集1964


剧情梗概:

影片根据《西游记》经典章节改编,讲述了孙悟空龙宫借宝、天庭被封弼马温后察觉受骗,怒返花果山自称“齐天大圣”,与玉皇大帝派来的天兵天将展开大战的故事。该片是中国动画史上的里程碑之作,艺术风格极具民族特色。


35.png

《小兵张嘎》

《Zhang Ga the Soldier Boy》

 

导演:崔嵬、欧阳红樱

编剧:徐光耀

类型:故事片

片长:106分钟

出品年份:1963年


剧情梗概:

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少年张嘎(嘎子)的奶奶为保护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而牺牲,钟亮也被俘。嘎子立志报仇,只身进城寻找游击队。他配合游击队执行任务,表现得勇敢、机智,最终在一场战斗中救出钟亮,并缴获了敌人的手枪,成为一名真正的小侦察员。


36.png

《小铃铛》

《Little Bell》

 

导演/编剧:谢添、陈方千

类型:故事片

片长:79分钟

出品年份:1963年


剧情梗概:

小满和妹妹在街上拾到一个报幕木偶“小铃铛”,妹妹主张归还,小满却想自己多玩几天。在梦中,小铃铛活了过来,带他畅游了“木偶展览会”,经历了一场奇幻之旅。梦醒后,小满认识到错误,愉快地将小铃铛送还给了它的主人。


37.png

《红衣少女》

《The Girl in Red》

 

导演/编剧:陆小雅

类型:故事片

片长:96 分钟

出品年份:1985 年


剧情梗概:

高一学生安然纯真率直,因常穿一件醒目的红色外套被称为 “红衣少女”。她在充满青春期困惑与成长阵痛的校园生活中,始终坚守真实与正义的底线,敢于质疑僵化的教育模式与虚伪的人际关系。影片通过安然的视角,细腻展现了 80 年代中国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与时代风貌,深刻探讨了理想与现实、真诚与世俗的碰撞。


38.png

《霹雳贝贝》

《Wonder Boy》

 

导演:宋崇、翁路明

编剧:张之路

类型:故事片

片长:85分钟

出品年份:1988年


剧情梗概:

一个雨夜,一个外星人在地球留下了一个发光的球体。与此同时,医院里诞生了一个双手带电的男孩刘贝贝。带电的特质给他的生活带来了无数烦恼和困扰,他渴望变成普通孩子。最终,在长城之巅,他与外星人相遇,做出了人生的重要选择。这是一部开创性的儿童科幻片。


39.png

《我的九月》

《The September of Mine》

 

导演:尹力

编剧:杜小鸥、罗辰生

类型:故事片

片长:88分钟

出品年份:1990年


剧情梗概:

1990年北京亚运会前夕,四年级学生安建军在开幕式团体操训练中因反应慢半拍而被“淘汰”。生性怯懦的他在新来的高老师鼓励和帮助下,重拾自信,刻苦练习,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最后时刻重返团体操队伍,完成了成长的蜕变。


微信分享

×

1. 打开微信,点击"发现"

2. 使用"扫一扫"打开网页

3. 点击右上角分享给朋友或朋友圈